时值多事之秋,在国际局势动荡与平台规则调整的夹缝中,跨境圈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。继中国税务新政落地引发行业震动后,美国税务监管升级又接踵而至,中国卖家迎来全球合规 “大考”。
亚马逊官宣:10 月 31 日前首报中国卖家税务数据
10 月 13 日,亚马逊发布重磅通知,正式响应中国《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》及 2025 年第 15 号公告要求,明确 2025 年 10 月起按季度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中国卖家涉税信息。这是继低价商城 Haul 后,亚马逊主站的关键合规动作。
此次报送覆盖三大核心维度:
全量卖家群体:包括在亚马逊任一站点销售商品、服务的所有中国企业及个人卖家;
多维信息矩阵:企业卖家需提供名称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,个人卖家需提交姓名、身份证号,所有卖家均需报备地址、店铺信息、银行账户详情等关键数据;
季度报送机制:首次报送将于 10 月 31 日前完成,涵盖 2025 年第三季度(7-9 月)交易数据,此后按季度持续提交。
亚马逊特别强调,卖家需确保后台 “必填信息” 完整准确,信息变更可能触发新的验证流程,直接影响店铺运营。值得注意的是,速卖通、SHEIN 等平台已于 9 月启动类似报送工作,行业监管全面收紧已成定局。更严厉的是,国税总局等三部门明确对漏报、瞒报行为可处停业整顿,平台与卖家均面临高压约束。
美国税务审查同步升级:2500 美元即触发申报
雪上加霜的是,美国国税局(IRS)正对中国跨境卖家启动大规模税务核查,聚焦 “有效关联收入(ECI)” 征管。根据最新规则,中国卖家通过亚马逊 FBA、第三方海外仓开展业务,即可能被认定为 “美国贸易或业务(USTB)”,需申报并缴纳联邦所得税。
此次审查呈现三大新特征:
按 2024 年中国卖家亚马逊美国站 2300 亿美元销售额测算,若按 10% 净利润、21% 所得税率计算,潜在税款规模达 52.5 亿美元,成为美国税务征管重点目标。
合规成本激增,卖家生死线前移
双重监管压力下,跨境卖家的合规成本显著攀升。对大型企业而言,重构全球税务架构、建立多区域合规体系迫在眉睫;中小企业则面临更严峻挑战 —— 东莞某玩具卖家因未及时完善报送信息,单日 GMV 从 10 万元骤降至 3 万元,深圳某 3C 卖家因数据不符被追缴税款及滞纳金 87 万元。
行业专家建议,卖家需立即启动三项行动:一是核对亚马逊后台身份、银行账户等信息,确保 10 月 31 日前完成校验;二是梳理美国站交易数据,借助专业机构判断 ECI 与常设机构(PE)认定风险;三是建立跨境税务台账,同步对接国内外税务申报需求。
“合规已从可选项变为生存必答题。” 业内人士指出,此次全球合规浪潮虽带来短期阵痛,但也将加速行业洗牌,具备规范运营能力的卖家将在品牌化转型中抢占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