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FI 三连跌!美西线运价逼近盈亏线,东南亚逆势上涨,12 月涨价潮能来吗?

2025-11-26
11 月 21 日,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以 1393.56 点报收,较上期大跌 3.98%,至此已连续三周下滑,直接回吐 10 月中旬以来的涨幅。在货量疲弱与运力过剩的双重挤压下,航运市场呈现出 "远洋遇冷、近洋回暖" 的鲜明分化态势,而船公司即将启动的 12 月涨价计划,更让市场充满悬念。

核心运价:远洋航线普跌,东南亚逆势飘红

本周全球主要航线运价呈现 "多数下跌、局部上涨" 的格局,其中北美航线跌幅尤为惨烈,近洋航线则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。具体来看各航线变动情况:
航线方向运价(美元)周涨跌额(美元)周涨跌幅累计变动(近三周 / 六周)
远东 - 美西(FEU)1645-178-9.76%近三周累跌 37.85%
远东 - 美东(FEU)2384-216-8.31%近三周累跌 30.65%
远东 - 欧洲(TEU)1367-50-3.53%-
远东 - 地中海(TEU)2055+26+1.28%-
远东 - 东南亚(TEU)540+9+1.69%近六周累涨 31.38%
南美航线(桑托斯)1386-305-18.04%-
澳新航线(TEU)1539-206-11.8%-
值得注意的是,美西线现货市场运价已跌至 1450 美元 / FEU,大型货代公司测算显示,以当前五到六成的装载率计算,这一价格已低于船公司盈亏线,属于亏本揽货。与之形成反差的是,东南亚航线(新加坡航点)连续六周上涨,本周运价再创新高,成为市场中的 "抗跌先锋"。

运价震荡:供需失衡与旺季退潮的双重冲击

航运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运价分化本质是供需关系与季节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从需求端看,北美、欧洲圣诞节及新年假期临近,传统赶货热潮已接近尾声,终端消费需求放缓直接导致远洋航线货量萎缩。WIFFA Expo 相关人士透露,欧洲航线虽有货量增长,但新增运力持续投放,且船公司装载率差异显著 —— 部分企业装载率充足得以维持运价,部分则因装载率未达预期推出特价揽货,进一步加剧市场震荡。
从供给端看,全球运力过剩的压力仍在释放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全球集装箱船运力持续增长,而货量增速未能同步跟进,供需缺口不断扩大。尤其美西线市场,运力冗余与低装载率形成恶性循环,推动运价加速下行。
不过,市场并非全无亮色。近洋航线的活跃传递出积极信号:远东至东南亚、韩国等航线运价上涨,意味着亚洲区域内原物料、半成品运输需求升温。按照行业经验,这往往是后续欧美线需求反弹的前兆。

后市预判:春节备货窗口开启,12 月涨价能否落地?

尽管短期压力显著,但随着春节临近,市场已开始酝酿转机。由于 2025 年春节在 2 月,亚洲地区春节前赶出货需求将从 12 月持续至明年 1 月,区间航线的热度有望缓解远洋航线的压力。多家货代机构预测,若 12 月中下旬至明年 1 月的出货力度足够,叠加欧美节后备货需求,运价有望触底反弹。
更受关注的是船公司的涨价动作。包括马士基、地中海航运(MSC)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已宣布计划于 12 月 1 日试推涨价,部分航线将调整旺季附加费(PSS)。但涨价能否成功落地仍存变数:一方面,当前低迷的货量难以支撑运价持续回升;另一方面,美东港口潜在罢工风险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,可能促使部分货主提前出货,为运价提供阶段性支撑。
对于从业者而言,当前市场正处于 "短期承压、长期待暖" 的关键阶段。建议重点关注近洋航线货量变化、船公司装载率数据及 12 月涨价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,同时把握春节前的出货窗口,合理规划运输方案。


分享